在电线电缆的存储过程中,防潮措施至关重要,这不仅能避免绝缘层老化、性能下降,还能防止金属部件锈蚀,保障电缆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。以下是做好防潮措施的详细方法:
一、存储环境控制
仓库选址与结构要求
选址:仓库应建于地势较高、干燥且排水良好的区域,避免低洼潮湿地段(如靠近河流、湖泊或地下水位高的地方),以防雨水倒灌或地下水渗透。
结构:仓库地面需高于室外地面 30-50 厘米,可铺设防潮层(如沥青、防水卷材),墙面和屋顶采用防水建材(如防水涂料、金属屋面),减少湿气渗入。
通风设计:仓库需设置合理的通风系统(如排风扇、通风管道),确保空气流通,降低室内湿度。
温湿度监控与调节
监控设备:在仓库内安装温湿度计,实时监测环境数据(理想湿度应控制在 60% 以下,温度保持在 15-25℃)。
除湿设备:当湿度超过 60% 时,开启除湿机(按仓库面积选择功率,如 100 平方米仓库可配置 1-2 台工业除湿机),或放置吸湿剂(如硅胶干燥剂、生石灰,每 10 平方米放置 5-10 公斤,定期更换)。
加热设备:在潮湿多雨季节或低温环境中,可使用电暖器或空调制热功能提升温度,减少水汽凝结。
二、电缆存放方式
垫高与架空存放
电缆应放置在货架或托盘上,离地面至少 30 厘米(避免地面潮气直接接触),离墙面至少 50 厘米(保持通风)。
对于大规格电缆盘,可使用专用支架架空,确保底部空气流通。
包装保护
原包装保留:未使用的电缆应保留原厂塑料薄膜或防潮纸包装,若包装破损,需及时用防水塑料布重新包裹,并用胶带密封接口。
额外防护:对长期存放的电缆,可在包装外缠绕一层防潮膜(如 PE 防潮膜),或在包装内放置防潮袋(内含干燥剂)。
金属部件防护:电缆端头的金属导体需用防水胶带缠绕密封,避免潮气侵入导致氧化。
分类与标识
将不同规格、型号的电缆分类存放,避免堆叠混乱导致通风不良。
在电缆包装上标明存放日期,遵循 “先入先出” 原则,减少长期存放的风险。
三、防潮辅助措施
定期检查与维护
每周检查仓库温湿度数据,记录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(如增加除湿机、更换吸湿剂)。
每月检查电缆包装是否有破损、受潮迹象(如包装表面凝水、内部绝缘层发黏),发现问题立即将电缆转移至干燥环境,并测试绝缘电阻(可用兆欧表测量,若电阻值下降需专业处理)。
防水防潮应急方案
在仓库门口设置防水门槛(高度≥10 厘米),并配备防汛沙袋,防止暴雨时雨水倒灌。
若遇仓库漏水,需立即转移电缆至安全区域,清理积水并检查受损情况,必要时联系专业人员对电缆进行干燥处理(如热风烘干、真空干燥)。
环境隔离
仓库内应避免存放易受潮或散湿的物品(如木材、水泥、化学品),减少湿气来源。
进出仓库时及时关闭门窗,避免室外潮湿空气流入。
四、特殊场景处理
露天存放防潮
若临时露天存放电缆,需用防水帆布完全覆盖电缆盘,帆布边缘用沙袋或绳索固定,底部垫高 50 厘米以上,并确保帆布无破洞、接缝处密封。
露天存放时间不宜超过 3 天,雨后需及时检查帆布下是否积水,清除电缆盘表面雨水。
海运或潮湿地区运输
海运电缆时,集装箱内需放置干燥剂(按每 20 英尺集装箱放置 20-30 公斤硅胶干燥剂),并检查集装箱密封性能,避免海水或潮气渗入。
在热带潮湿地区运输电缆,可在运输车内安装小型除湿机,保持内部干燥。
五、防潮效果评估
定期对电缆进行绝缘性能测试(如耐压试验、绝缘电阻测试),若数据异常,可能是受潮导致,需及时处理。
通过观察电缆外观(如绝缘层是否开裂、金属护套是否锈蚀)判断防潮措施的有效性,必要时调整存储方案。
做好以上防潮措施,可有效降低电缆在存储过程中的受潮风险,确保其性能稳定。若存储环境长期高湿(如沿海地区、多雨季节),建议增加防潮措施的频率和强度(如增加除湿机数量、缩短检查周期)。
长时间存储的电线电缆在使用前需要做哪些检查?
长时间存储的电线电缆在使用前需进行全面检查,以确保其性能符合安全标准,避免因受潮、老化或机械损伤导致故障。以下是具体检查步骤及要点:
一、外观检查
包装与外层防护
查看电缆原包装是否完整,有无破损、受潮痕迹(如塑料膜凝水、霉变),若包装损坏需重点检查内部。
外层护套(如 PVC、橡胶材质)是否光滑、无裂纹、无变形,若发现护套发黏、硬化或龟裂,可能是老化或受潮所致。
电缆端头与金属部件
检查电缆两端密封是否完好(如防水胶带是否脱落),端头导体是否氧化(呈黑色或绿色锈迹),若氧化需切除受损部分。
金属铠装或屏蔽层是否锈蚀,若出现锈斑需评估锈蚀程度,严重时需更换电缆。
电缆盘状态
电缆盘是否稳固,有无变形、受潮腐烂(木质盘),盘绕的电缆是否整齐,有无挤压、打结导致的外层损伤。
二、绝缘性能测试
绝缘电阻测量
工具:使用兆欧表(根据电缆电压等级选择,如低压电缆用 500V 兆欧表,高压用 2500V)。
方法:将兆欧表接线端分别连接电缆导体与护套(或铠装层),摇动手柄(或开启电源)持续 1 分钟,读取绝缘电阻值。
标准:
低压电缆(0.4kV 以下):绝缘电阻应≥0.5MΩ;
高压电缆(10kV):绝缘电阻应≥1000MΩ;
若电阻值低于标准,可能是受潮或绝缘老化,需干燥处理或报废。
耐压试验(可选,适用于高压电缆)
工具:工频耐压测试仪(如 10kV 电缆需施加 35kV 试验电压,持续 1 分钟)。
注意:试验时需确保电缆周围无人员接触,若出现击穿、闪络现象,说明绝缘已损坏,禁止使用。
三、导体连续性与导通性检查
导通测试
使用万用表欧姆档,测量电缆两端导体电阻,若阻值为无穷大,说明导体断裂,需查找断点或更换电缆。
直流电阻测量
对大规格电缆(如 16mm² 以上),可用直流电桥测量导体直流电阻,与国家标准(如 GB/T 3956)对比,若电阻值超标,可能是导体氧化或截面不足,影响载流能力。
四、防潮与环境影响评估
内部受潮判断
若外观无明显受潮迹象,但绝缘电阻偏低,可剥开一小段护套,观察绝缘层是否有水珠、发暗或变软,必要时取样送实验室检测水分含量。
对怀疑受潮的电缆,可进行 “热老化试验”:将电缆样品在 60-80℃环境中烘烤 24 小时,再测绝缘电阻,若阻值明显回升,说明受潮可通过干燥处理修复;若无变化,则绝缘已老化。
存储环境追溯
查阅存储记录,了解电缆是否长期处于高湿(湿度>60%)、高温(>35℃)或阳光直射环境,若存在此类情况,需提高检测频率(如增加耐压试验或局部放电测试)。
五、机械性能检查(针对移动或弯曲场景)
弯曲测试
对需弯曲敷设的电缆,缓慢弯曲至规定半径(如低压电缆弯曲半径≥10 倍直径),观察护套及绝缘层是否开裂,若出现裂纹,说明材料韧性下降,需更换。
外护层耐磨性测试
用砂纸轻磨护套表面,若轻易磨损或露白,说明外护层老化,需评估敷设环境是否适合(如埋地电缆需更高耐磨性)。
六、特殊电缆附加检查
耐火电缆
检查耐火层(如云母带)是否完整,有无脱落或受潮变质,必要时进行耐火燃烧试验(按 GB/T 19216 标准)。
屏蔽电缆
测量屏蔽层与导体的绝缘电阻(应≥10MΩ),并检查屏蔽层接地是否良好,避免电磁干扰失效。
橡套电缆(如 YC 电缆)
拉扯橡套护套,若弹性变差、易断裂,说明橡胶老化,需淘汰。
七、记录与处理流程
检测记录
详细记录各项测试数据(如绝缘电阻值、耐压结果、外观问题),附照片存档,便于追溯。
问题处理
若电缆轻微受潮,可通过通风干燥(如放置于通风处 72 小时)或热风烘干(温度≤70℃,避免过热)后重新测试;
若绝缘电阻不达标、导体断裂或护套严重老化,必须报废,禁止投入使用;
对修复后的电缆,需再次进行全项检测,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总结
使用前的检查需遵循 “先外观后性能、先安全后功能” 的原则,重点关注绝缘可靠性与导体完整性。对于超过存储周期(如普通电缆存储超过 2 年,高压电缆超过 1 年)或存储环境恶劣的情况,应缩短检查周期并加强测试强度,确保电缆在敷设后安全运行。

[[文章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交流使用,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