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低温、干燥、多风的气候特点,对线缆存储提出了严苛要求。线缆作为电力、通信等领域的核心传输载体,存储不当易导致绝缘层脆裂、金属芯氧化、外皮老化等问题,直接影响后续使用安全。掌握科学的存储方法,是保障线缆性能的重要前提。 环境控制是冬季线缆存储的基础。存储场地需保持干燥通风,相对湿度控制在 60% 以下,避免潮湿空气导致线缆绝缘层受潮发霉。同时,环境温度应稳定在 - 5℃至 25℃之间,远离暖气、火炉等热源,防止高温加速线缆老化;也需避免露天存放或长期处于低温环境,低温会使 PVC 等材质的绝缘层变脆,弯曲时易出现裂纹。若条件有限,露天存放需搭建防雨雪的遮阳棚,底部用支架垫高 30 厘米以上,隔绝地面潮气。 合理堆放能减少线缆损伤。线缆应按规格分类整齐卷绕在专用线盘上,线盘直径需符合线缆弯曲半径要求,避免过度弯折导致内部铜芯断裂。堆放时不宜超过三层,底层线盘需放置平稳,防止倾倒压损;不同类型的线缆应分开存放,避免绝缘层相互摩擦造成破损,尤其要远离油性、腐蚀性物质,防止化学腐蚀。 防护措施需到位。对于未使用完的线缆,切口处应及时用绝缘胶带密封,防止水分、灰尘进入内部腐蚀金属芯。存储期间需定期检查线缆外观,若发现绝缘层发白、开裂或金属芯氧化生锈,应及时处理。此外,存储场地需做好防火措施,配备灭火器,禁止吸烟和堆放易燃易爆物品,同时防范啮齿类动物啃咬线缆外皮。 冬季线缆存储看似简单,实则关乎后续使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。只有严格把控环境、堆放、防护等关键环节,才能大限度保留线缆的原有性能,为电力通信传输提供坚实保障。

[[文章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交流使用,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