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时间存储电缆(通常指存储周期超过 6 个月)时,需针对电缆材料的稳定性、绝缘性能及结构完整性制定更严格的防护措施,避免因长期静置导致老化、损坏或性能下降。以下是特殊存储要求:一、环境条件的严格控制温度与湿度的恒定管理温度需稳定在15-25℃(避免剧烈波动),高温(超过 30℃)会加速绝缘层(如 PVC、XLPE)的氧化老化,低温(低于 0℃)可能导致柔性护套变硬、开裂。相对湿度控制在40%-60%,潮湿环境易使金属导体锈蚀(尤其是未密封的电缆端头),干燥过度(湿度低于 30%)可能导致某些绝缘材料(如橡胶)失去弹性。需安装温湿度自动监测设备,定期记录数据,避免因季节变化导致环境参数超标。避光与防紫外线存储区域需完全避免阳光直射,尤其是户外临时存储时,须搭建遮光棚(使用防紫外线材料),或对电缆盘覆盖防紫外线防水布。紫外线会导致塑料护套褪色、脆化,降低抗张强度。通风与洁净度保持仓库通风良好(但避免强气流直吹电缆),防止空气中的有害气体(如工业废气、油烟)积聚 —— 这些气体可能与电缆护套发生化学反应,导致材料降解。存储区需保持清洁,避免灰尘、沙粒堆积,定期用干燥抹布擦拭电缆盘表面,防止杂质进入电缆端头或缝隙。二、电缆的物理防护与堆放规范电缆盘的稳定固定电缆须成盘直立放置(禁止平放堆叠),盘径较大的电缆需用钢制支架固定,底部垫木方或橡胶垫,防止滚动或倾倒。每盘电缆之间预留30-50cm 间距,避免相互挤压导致护套变形,同时便于通风和检查。对于多芯电缆或细径电缆,若采用卷轴包装,需确保卷轴转动灵活,避免长期静置导致局部受力变形。端头密封与防潮电缆两端的端头须用专用密封帽(如热缩帽、橡胶堵头)密封,或用绝缘胶带 + 防水膜多层包裹,防止潮气、灰尘进入导体或绝缘层。若端头已开封(如裁剪过),需先清理端头杂质,再密封;对于油纸绝缘电缆,需确保端头密封处无渗漏,必要时补充绝缘油(按厂家要求)。避免机械应力禁止在电缆盘上堆放重物或踩踏,防止电缆绝缘层被压溃。对于长距离电缆(如 100 米以上),若盘径较小,需定期(每 3 个月)轻微转动电缆盘(转动角度不超过 90°),避免同一位置长期受力导致绝缘层局部疲劳。三、材料特性的针对性防护不同绝缘材料的特殊处理橡胶绝缘电缆(如乙丙橡胶、氯丁橡胶):需避免与油脂、溶剂接触(会导致溶胀),存储时可在护套表面薄涂一层专用橡胶保护剂(需确认与材料兼容),防止老化变硬。油纸绝缘电缆:须保持密封状态,防止绝缘油挥发或受潮,存储环境需远离火源(绝缘油属易燃物),定期检查端头是否有渗油现象。矿物绝缘电缆(MI 电缆):金属护套需避免与腐蚀性物质接触,若表面有镀层(如铜镀层),需防止划伤导致锈蚀。金属导体的防锈保护对于裸露的导体端头(如铜、铝),可涂抹薄层防锈油(但需注意与绝缘材料的兼容性,避免污染绝缘层)。镀锌或镀镍导体,需检查镀层是否完整,若有破损,及时用防腐漆修补。四、定期检查与维护周期性外观与性能检测每 3 个月检查一次:外观:护套是否有开裂、发粘、变色、鼓包;绝缘层是否硬化或出现粉末状脱落;端头密封是否完好,有无锈蚀痕迹。手感:弯折电缆端部(小范围),检查护套弹性是否正常(橡胶类电缆尤其注意)。每 6 个月进行一次绝缘电阻测试(用兆欧表):对于高压电缆,绝缘电阻需符合厂家规定(通常≥1000MΩ),低压电缆≥0.5MΩ,若数值下降明显,需评估是否受潮或老化。存储位置的定期调整若仓库内存在温度、湿度差异(如靠近门窗的位置),每 6 个月将电缆盘轮换位置,避免部分电缆长期处于不利环境。对于堆叠存放的电缆(同规格、轻量型),每 3 个月调整堆叠顺序,防止底层电缆长期受压变形。记录与追溯管理建立《电缆存储台账》,记录电缆型号、规格、入库日期、生产批号、存储位置及每次检查结果。优先使用存储时间较长的电缆(“先进先出” 原则),避免超期存储。五、特殊场景的补充要求户外长期存储:须搭建封闭式防护棚(具备防雨、防晒、防风功能),底部用砖或混凝土垫高至少 30cm,隔绝地面潮气;电缆盘需整体覆盖防水布(底部留透气孔,防止冷凝水积聚)。高压电缆或特种电缆:需单独存储(与低压电缆分开),其端头密封需采用厂家提供的专用密封件,必要时充入惰性气体(如氮气)保护绝缘层。[[文章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交流使用,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]]